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

新文學運動一百周年


      「有人話:醉過方知酒濃,愛過方知情重…」大家記否鄺美雲《未曾深愛已無情》這首歌的這句讀白呢,其實是出自一首新詩的,而作者就是中國文學史上舉足輕重,新文學運動和五四運動的倡導者之一,胡適之先生。

        屈指算來,今年正是新文學運動一百周年。1917年中國文學革命,新文學運動開始,《新青年》初刊,《文學改良芻議》發表,百年白話文寫作序幕從此展開。


       胡適之要求用白話完全代替文言文。但有則花邊新聞,有人譏諷胡適之推行白話文,自己名字卻仍用「適之」這種古文體,所以「胡適之」從此改名「胡適」。


        其實新文學運動的倡導者如胡適,陳獨秀,蔡元培,甚至魯迅等人都是古文高手,有時寫古詩更比新詩好,但他們卻要證明白話文都可以寫詩的,所以胡適出版了中國第一本新詩集《嘗試集》。


        胡適外貌俊逸,不是一襲長衫青袍,就是畢廷西裝革履,架上圓框眼鏡,書生意氣,氣派不凡,就連高傲的張愛玲也以他為偶像,她在《憶胡適之》說:「跟適之先生談,我確是如對神明」;德國精神分析學大師佛洛伊德的孫女曾到紐約,當朋友問她想到甚麼地方參觀時,她竟說想去拜訪胡適先生,可見胡適魅力跨越寰宇。


       我覺得當年知識分子因身處火紅年代,難免有點過激,以致撟枉過正,甚至要打倒「孔家店」,其實,文白可以並存,不必全盤推倒古文,記得當年我的國文老師曾說,白話文的確能易於表達,切合生活,但亦不能抹煞文言文的文詞雅麗,表達言簡意賅。


       不過,事實上,如果百年前沒有胡適提倡「的麼了嗎」的白話文,那麼,吾等修書行文仍「之乎者也」矣。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