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7月7日 星期六

中國南苑學兵和日本神風敢死隊

        今天是「七七事變」的81周年,說起此段痛史大家還記得盧溝橋事變,卻鮮人記起中國南苑守軍中,有一群年輕學兵壯烈犧牲的故事。

        二戰時,日本政府利用武士道精神,逼使年輕日軍送死,以飛機自殺式攻擊美國艦隊,來負隅頑抗;現在,日本右翼份子把三百多封敢死隊隊員的遺書,包裝成是一群日本年輕戰士為國犧牲的精神,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,企圖為二戰的侵略暴行塗脂抹粉,引起日本和世界輿論嘩然。
 
        其實,中國在抗日戰事的開端,卻真真正正有一群年輕學兵為國捐軀,為抗日戰爭率先奮勇血肉護國,在國土上,以鮮血潑灑了八年抗戰的序幕。
 

國民革命軍第29大刀隊
        故事需由國民革命軍第29軍大刀隊說起,當時武林中有位赫赫有名的武學大師,羅漢門的孫玉峰,有“五省刀王”之稱,由他傳下的五虎斷門刀相當厲害,孫玉峰高足黃嘯俠因見日寇侵華之圖日顯,便把此刀法編入軍中,193329軍大刀隊在長城喜峰口大破日軍,讓日軍聞風喪膽。那時不少決心保家衛國的年輕人,亦慕29軍威名而投筆從戎,很多被分派到29軍當“學兵團”。


        所謂“學兵團”多是剛剛招進的一些知識青年,以平津地區的大學生和中學生為主。因為知識份子難得,29軍軍長宋哲元將他們組團,是想將他們培養成29軍未來的幹部。
 
        19377 7日,日軍藉口士兵失蹤,要求進宛平城搜查,挑起“盧溝橋事變”(二等兵志村菊次郎,1030分被認為失蹤,1215分歸隊,此人於1944年在緬甸被新一軍孫立人部隊擊斃),南苑學生兵義憤填膺,自發向軍部提交《請纓殺敵書》,軍部本予以拒絕,但因軍情突變緊逼,被逼同意派學生兵往前線協助駐守。1700多名滿腔熱血的學生兵,拿起剛派發的槍和大刀,跨入戰壕,躍躍欲試地等待生平的第一次戰鬥;他們卻不知道,當時已是他們生命的最後幾小時。

        南苑,在北平(北京)正南,戰略位置極其重要,是日軍窺伺的重點。如果說宛平城是北平南方大門的鎖,盧溝橋是開鎖的鑰匙,那麼,南苑就是這扇大門的門樞。所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目的,其實是要奪取南苑。當時南苑是29軍在北平南方的大本營,所以便發生了慘烈的南苑保衛戰。

        當時南苑副軍長是佟麟閣,縱然佟麟閣一腔熱血,但最防不勝防的是漢奸的出賣。漢奸潘毓桂將29軍的佈防情況出賣給日軍,所以日軍對29軍瞭如指掌,不僅令增援部隊遭到伏擊,更知道哪裡是守軍中最薄弱的環節——學兵駐守的地方,這也最終導致了南苑失守,佟麟閣、趙登禹和千名學生兵死於日軍刺刀之下。

        1937728 日破曉時分,日軍首先出動飛機轟炸南苑;接著,敵機開始低空掃射,因為沒有防空設備,國軍戰士傷亡慘重;然後,日軍發動地面進攻,前面是坦克,後面繼而掩進大炮和步兵,如狼似虎地向陣地撲去,再進行殘酷的近身肉搏戰。保衛南苑的學生兵,大多數不僅是第一次上戰場,而且是第一次拿槍,據當年的學兵倖存者說,他們埋伏在戰壕裡時還相當恐懼,但第一聲槍響之後,大家就念著一定要守住陣地,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。很多學兵被日本兵軍刀刺中,鮮血淋漓,卻仍奮力抱著敵人廝打。但因實力太懸殊,最終南苑失守,逼使29軍當晚開始撤離北平。


我兒碰巧到北京,拍下趙登禹路今貌
        下午4時,當南苑守軍撤退到大紅門一帶時,不料落入日軍的伏擊圈。日軍槍炮猛烈射擊,同時頭上的敵機猛烈轟炸,守軍遭到重創,29軍副軍長佟麟閣和29軍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殉國(抗日戰爭中,最先殉國的兩位將軍)。因為南苑保衛戰,北京城裡便有兩條大街的名字,好像代表著此個永不癒合的傷口,它們是趙登禹路佟麟閣路,我們踏在此街路上,都應為這兩位將軍和百多名年輕學兵,以血換來的平坦道路而感恩憑弔。

        這些犧牲的學兵,都是北平各大、中學的學生,為了抗日而投筆從戎的。當時,日軍撲向南苑的時候,他們領到搶支才幾個小時,打仗的知識都沒有,但卻非常勇敢抗敵。可憐的是,他們不會和日本神風敢死隊少年軍人那樣,能名列於冊,更沒有機會寫下遺書,而且沒有人知道這群學兵的名字,只知道1700名學兵團,活著回到北平的不過600人而已。

        日本的神風敢死隊被指示要執行「一人、一機、一彈換一艦」的命令,少年軍人被選定訓練以達成此無情的任務;但中國這班年輕人卻是自發請纓殺敵,奮不顧身保衛國土,決心「以十條命換一條命」的代價和日軍拼了,一寸河山一寸血來守護疆土,究竟那種精神更使人肅然呢!

 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